外賣騎手、快遞員穿梭在大街小巷,為市民生活帶去便利;環(huán)衛(wèi)工人風雨無阻,換來城市清潔美麗。在崗位上辛勤付出的他們,在哪里可以便捷地休息、飲水、充電、消暑?
極目新聞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工會驛站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湖北已建成投入使用5035個工會驛站。累可歇腳、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饑可熱飯、閑可充電、急可如廁……工會驛站,正在成為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的溫馨“港灣”。
外賣騎手林先生在中南路鐵塔騎手之家工會驛站休息
累了能有地方歇腳,冷了可以取暖,熱了能夠納涼,渴了有免費的水喝,饑了能熱飯,手機沒電可以充電,內(nèi)急有廁所可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需求,對于長期奔波在戶外的工作者而言,卻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以往,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中常常為這些瑣事困擾,而工會驛站的出現(xiàn),如同一場及時雨,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這不僅提升了他們工作的便捷度,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愛,工作的積極性和對城市的歸屬感也隨之增強。
充分考慮新就業(yè)形態(tài)和靈活就業(yè)群體的需求,這背后彰顯的是濃濃的政策善意。在如今多元化的就業(yè)格局下,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數(shù)量日益龐大,他們?yōu)槌鞘械倪\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工作性質特殊,他們面臨著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工會驛站的設立,正是政府和社會關注到這一群體需求的體現(xiàn),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回饋,是從細微之處彰顯人文關懷的有力舉措。
比如說,外賣騎手宋成提出希望驛站能24小時開門,讓夜間送單的騎手也能有地方休息。工會迅速響應,引入“云值守+AI智能分析”系統(tǒng),滿足了騎手們的這一訴求。這一過程,不畏難、不回避,是傾聽民意、解決民需的生動實踐。樂于傾聽群眾建議,并且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調(diào)整完善,這正是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關鍵所在。正所謂,只有真正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納群眾的聲音,才能讓便民實事精準對接群眾的實際需要,做到群眾的心坎里。
“將驛站建在騎手最繁忙的線路上”,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為民理念。它體現(xiàn)了工會驛站建設不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一切以方便群眾使用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最大化地發(fā)揮驛站的服務功能,真正讓每一個奔波在路上的戶外工作者切實享受到驛站帶來的便利。群團組織的優(yōu)質資源被打包進驛站,開展“群團攜手進驛站?服務群眾到一線”系列關愛服務活動,更是讓驛站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就業(yè)幫扶、矛盾糾紛調(diào)解、青年志愿、家風培育等服務融入驛站,不僅解決了戶外工作者的生活需求,還關注到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需求,讓驛站成了一個全方位服務群眾的綜合性平臺。
便民實事不論大小,關鍵在于是否能精準把握群眾需求,是否能用心去落實。當我們把每一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都當作大事來辦,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就能讓便民實事成為溫暖人心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來源:極目新聞
編輯:孫弋雯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外賣騎手、快遞員穿梭在大街小巷,為市民生活帶去便利;環(huán)衛(wèi)工人風雨無阻,換來城市清潔美麗。在崗位上辛勤付出的他們,在哪里可以便捷地休息、飲水、充電、消暑?
極目新聞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工會驛站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湖北已建成投入使用5035個工會驛站。累可歇腳、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饑可熱飯、閑可充電、急可如廁……工會驛站,正在成為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的溫馨“港灣”。
外賣騎手林先生在中南路鐵塔騎手之家工會驛站休息
累了能有地方歇腳,冷了可以取暖,熱了能夠納涼,渴了有免費的水喝,饑了能熱飯,手機沒電可以充電,內(nèi)急有廁所可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需求,對于長期奔波在戶外的工作者而言,卻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以往,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中常常為這些瑣事困擾,而工會驛站的出現(xiàn),如同一場及時雨,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這不僅提升了他們工作的便捷度,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愛,工作的積極性和對城市的歸屬感也隨之增強。
充分考慮新就業(yè)形態(tài)和靈活就業(yè)群體的需求,這背后彰顯的是濃濃的政策善意。在如今多元化的就業(yè)格局下,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數(shù)量日益龐大,他們?yōu)槌鞘械倪\轉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工作性質特殊,他們面臨著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工會驛站的設立,正是政府和社會關注到這一群體需求的體現(xiàn),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回饋,是從細微之處彰顯人文關懷的有力舉措。
比如說,外賣騎手宋成提出希望驛站能24小時開門,讓夜間送單的騎手也能有地方休息。工會迅速響應,引入“云值守+AI智能分析”系統(tǒng),滿足了騎手們的這一訴求。這一過程,不畏難、不回避,是傾聽民意、解決民需的生動實踐。樂于傾聽群眾建議,并且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調(diào)整完善,這正是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關鍵所在。正所謂,只有真正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納群眾的聲音,才能讓便民實事精準對接群眾的實際需要,做到群眾的心坎里。
“將驛站建在騎手最繁忙的線路上”,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蘊含著深刻的為民理念。它體現(xiàn)了工會驛站建設不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一切以方便群眾使用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fā),最大化地發(fā)揮驛站的服務功能,真正讓每一個奔波在路上的戶外工作者切實享受到驛站帶來的便利。群團組織的優(yōu)質資源被打包進驛站,開展“群團攜手進驛站?服務群眾到一線”系列關愛服務活動,更是讓驛站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就業(yè)幫扶、矛盾糾紛調(diào)解、青年志愿、家風培育等服務融入驛站,不僅解決了戶外工作者的生活需求,還關注到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需求,讓驛站成了一個全方位服務群眾的綜合性平臺。
便民實事不論大小,關鍵在于是否能精準把握群眾需求,是否能用心去落實。當我們把每一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小事都當作大事來辦,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就能讓便民實事成為溫暖人心的陽光,照亮每一個角落。
來源:極目新聞
編輯:孫弋雯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網(wǎng)友評論網(wǎng)友評論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