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瀏 覽: 0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轉眼已是新中國的第75個生日
還記得那些年的國慶節(jié)
湖北人是怎么過的嗎?
長江云新聞特別呈上一組
不同年代的國慶老照片
與您一同重溫那些年
“我們的國慶記憶”
五十年代
△1950年,建國一周年,武漢新華書店中南總分店的慶祝海報。
△1952年,建國三周年武漢的紀念郵戳。那時,流行蓋郵戳這種詩意的紀念方式。
△1959年,黃石市國慶游行隊伍中的文藝表演(黃石市檔案館藏)
△1959年,武漢市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體育活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國慶大游行
成了武漢的全民狂歡
游行隊伍由
工、農(nóng)、商、學、兵等
各界代表組成
游行隊伍的口號
“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世界和平萬歲!
完成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迎接第二個五年計劃
繼續(xù)努力開展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
有著強烈時代特色的呼號聲
不絕于耳
△1959年,武漢中山公園前的國慶游行。
六十年代
△1963年,武漢人民在恢復生活水平的歡樂中迎來了國慶節(jié)。
△1964年,國慶十五周年,民族舞演員在武漢設計院擺起了舞姿。
△《湖北日報》農(nóng)村版記載,1964年,武漢有20萬市民走上街頭集會,慶祝國慶15周年。
△1969年,建國20周年,湖北各民族身穿節(jié)日盛裝,載歌載舞。
七十年代
△1970年,黃石市國慶21周年大會游行隊伍中的解放軍方陣(黃石市檔案館藏)
△1979年,向國慶三十周年獻禮全省業(yè)余文藝調演節(jié)目單。
△1979年,武漢市小學生科技小組制作的跟蹤太陽灶模型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銀質獎章。作品于國慶期間在北京展出。(李澤均 劉運武 攝)
八十年代
△本世紀八十年代初,湖北沙市棉紡廠女工歡度國慶。
△1983年國慶的東湖大門。
△1989年,湖北省供銷社棉花機械廠在國慶節(jié)用彩燈和巨幅招牌裝點大門,彰顯節(jié)日氣氛。
△1989年,國慶40周年,武漢召開紀念大會。
△1989年國慶,武漢三鎮(zhèn)的街頭鮮花簇擁,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
九十年代
1999年,我國修訂發(fā)布
《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將國慶節(jié)與相鄰的星期六、日
合并為7天的國慶長假
稱為“國慶黃金周”
長假的出現(xiàn)
讓人們歡度國慶節(jié)有了更多的選擇
△1999年,國慶聯(lián)歡會入場券(王運明收藏)
△1999年,國慶節(jié)期間,網(wǎng)友在東湖小白象留影。
二十一世紀
2000年,江漢路改建為步行街
開街后的第一個國慶節(jié)
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從那時起
國慶節(jié)假期到江漢路逛一逛
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2000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武漢江漢路的游人如織(李亞軍 攝)
△2008年國慶,武漢江面的焰火。
高速列車的開通運營
讓更多外地人涌進了武漢
看黃鶴樓、逛江漢路、吃戶部巷
武漢人也開始遠足
到祖國各地游玩
△2011年國慶假期,剛剛開街的楚河漢街。一個黃金周,這里涌入了近500萬名游客。
△2017年國慶,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黃鶴樓前揮舞國旗,共同慶祝祖國生日。
△2020年國慶,武漢長江燈光秀國慶特輯《致敬祖國》。
△2024年,國慶假期前夕,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提前迎來一波客流高峰。
來源:長江云新聞微信公眾號
編輯:楊帆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網(wǎng)友評論網(wǎng)友評論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